2017/07/04

拍照其實不一定會讓你記不清楚!

各位可能讀過〈你保留的是照片還是回憶?〉,或〈放下相機吧,用肉眼記憶才會印象深刻〉這兩篇文章,這兩篇文章介紹的是同一項研究,而該研究的重點是:使用相機有損記憶。不過,另一篇同樣發表在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的研究則試圖以不同的方法和角度來釐清「拍照」與「記憶」兩者之間的關係。
Olly Coffey (CC BY-NC 2.0)
在先前的研究中,實驗參與者必須在博物館中仔細觀看研究者所指定的展覽品,在觀賞完每一樣展品後,會被告知是否需要對該展品拍照。也就是,有些展品有拍照,有些沒有。而第二天的記憶測驗顯示,參觀者對於那些沒有拍照的展品有較好的記憶。關於這樣的實驗結果,研究者認為,照片其實被人們當作「外部記憶裝置」使用,或許因仗勢著日後有照片可看,所以便沒有那麼努力去記住這些藝術品,當然日後的記憶也就沒有那麼清楚。另一方面,拍照這個動作本身也需要費心思,可能或多或少分散了人們在觀看展品時的注意力。
但另有一群研究者對於人們為何要拍照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人們是為了加深印象、加強記憶所以才拍照,並非單純只把照片作為外部記憶裝置而已。而且,他們認為第一項研究的實驗方法與現實生活存在著一項極關鍵的差異,也就是自願拍照與否。
在先前的研究中,參與者對哪些展品拍照,完全是遵照研究者的指示-「這幅畫要拍照」、「這個雕塑不要拍」…。但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拍照的理由是因為「這幅畫很美」或「這個雕塑好逼真」,要不要替眼前的事物拍照常常是我們自己決定的。如果是自己決定要替某件物品拍照的話,研究者認為,那表示我們必然投注了一定程度的視覺注意力在這件物品上,那麼我們對這件物品的視覺記憶應當會比沒有投注那麼多視覺注意力的情況下還要好。但同一時間,我們很有可能會忽略其他面向的訊息,比方說當下聽到的聲音,因此我們對此時的聲音的聽覺記憶應該會比較差才是。簡而言之,這群研究者認為,在自然的情況下,人們對於自己拍照的物品的視覺記憶會比較好。
於是他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參與者在實驗中一邊觀賞藝術品,一邊聽著語音導覽介紹每樣展品,並在參觀結束後進行視覺與聽覺的記憶測驗。與前述研究不同的是,在新的實驗中,參與者被分成〔有相機〕和〔無相機〕等不同組別。〔有相機〕組的參與者可以隨自己喜好為展品拍照-想拍什麼就拍什麼,但〔無相機〕組在參觀過程中則是沒有相機可用來拍照。
實驗結果顯示,對於展覽的內容,〔有相機〕組的參與者比〔無相機〕組的參與者有更好的視覺記憶,但卻有較差的聽覺記憶。同時,〔有相機〕組的參與者對於有拍照的展品的視覺記憶,優於那些沒有被拍照的展品的視覺記憶。研究者們認為,這一切皆符合「人們對照相的物品投注了較多視覺注意力,因而加強了該物品的視覺記憶」此一假設。有趣的是,參與者根本不需要真的拍照也有同樣的效果。在其中一個實驗裡,有一組參與者根本沒有相機可拍照,但研究者要求他們「想像自己有拍照」,並在參觀完展覽後詢問他們拍了哪些「想像的照片」。結果這一組參與者的記憶表現和〔有相機〕組的表現相仿,顯示重點不是按快門之類的「動作」。
其實文章一開始提到的研究也指出了注意力在「拍照」與「記憶」兩者之間的關係佔有重要角色。在該研究的實驗二中,參與者被要求必須對展品的細部拍照,這使得他們把這些展品的細節記得一清二楚,但同時他們對於這些展品的擺放位置就記得不是那麼清楚了。表示若拍照將人們的注意力聚焦在某方面,則人們關於該方面的記憶便能保持良好,但其他方面的記憶可能就不會太完整了。
總結來說,如果我們隨著自己的喜好,對那些吸引我們注意力的事物拍照,那這些事物在我們腦中所形成的視覺記憶其實是不錯的,但代價是其他面向的記憶-比如聽覺記憶或空間記憶,可能就記得不是那麼清楚了。

參考文獻
Barasch, A., Diehl, K., Silverman, J., & Zauberman, G. (2017). Photographic Memory: The Effects of Volitional Photo Taking on Memory for Visual and Auditory Aspects of an Experie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0956797617694868. doi:10.1177/0956797617694868
Henkel, L. A. (2014). Point-and-Shoot Memories: The Influence of Taking Photos on Memory for a Museum Tour.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2), 396–402. doi:10.1177/095679761350443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