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5

擴增實境+機器學習=「幻肢痛」新療法

寫在前頭⇒
之一:這個研究沒有對照組。
之二:這個研究的部分研究經費由廠商贊助。
之三:研究者有明講,目前還是應該優先考慮鏡像治療(mirror therapy),畢竟那是最簡單而且經過許多試驗的治療方式。除非鏡像治療的治療效果不彰,或病患根本無法使用鏡像治療,才有需要考慮這個研究介紹的治療方法。
內文開始⇒

擴增實境
(augmented reality, AR)可不是只能用來給大家抓寶可夢喔。除了應用在教育現場(芬蘭研究者利用擴增實境來幫助學生學習一些抽象的科學概念,結果得到不錯的成效)外,也已經被應用在「幻肢痛」(phantom limb pain)的治療囉!
圖片取自原始論文Ortiz-Catalan et al., 2016


部分截肢病患在截肢後不久即開始被幻肢痛所糾纏,明明肉體上已經消失的部位卻不時傳來令人難以忍受的疼痛。而且這之中有三分之一的人的症狀極其嚴重,不但吃藥無法止痛,還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心理健康,並可能導致患者無法順利使用義肢。
雖然學界對於幻肢痛的成因或機制為何還有不同看法,有人把問題歸咎於中樞神經系統或甚至是大腦皮質,有人認為是周邊神經系統的問題。不過目前還是有治療方式已經累積了一些支持其療效的臨床證據,像是鏡像治療(mirror therapy)。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適用鏡像治療,比方說雙側截肢、或是患肢沒有肌肉痙攣的病患就不行。
研究者結合擴增實境與機器學習,利用殘肢的肌電反應,計算出已經被截肢的肢體應該會做出什麼動作,然後讓螢幕中的虛擬肢體即時做出同樣的動作。簡單說,就是患者可以控制螢幕中的虛擬肢體做出各種動作。(我好像在寫繞口令好難讀,但是看影片就會發現其實很好懂)


在治療中,患者必須控制虛擬肢體擺出電腦要求的各種姿勢,還有控制虛擬肢體玩賽車遊戲。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也會因應患者的表現逐步增加難度。
實驗參與者是一群長年(最短1.8年,最長36.3)受幻肢痛所苦,嘗試過多種治療方式都無效的患者。經過每周兩次、每次兩小時、總共12次的治療後,這個新療法出現了顯著的治療效果。包括疼痛的強度、疼痛的頻率、疼痛對日常生活活動和睡眠的干擾等都有減輕,而且部分效果甚至持續到治療停止後六個月。
聽起來不錯,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這個研究還缺了對照組。雖然這群患者幾十年來試了目前檯面上多種治療方式都無效,不過也不表示以後的新研究也都不需要對照組喔。

註:如果不知道什麼是擴增實境(AR),或搞不清楚AR跟虛擬實境(VR)的不同,可以看看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是什麼?,或一次搞懂虛擬實境VR、混合實境MR、擴增實境AR

Giummarra, M. (n.d.). Augmented reality for treatment of phantom limb pain—are we there yet? The Lancet.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6)32416-3
Ortiz-Catalan, M., Guðmundsdóttir, R. A., Kristoffersen, M. B., Zepeda-Echavarria, A., Caine-Winterberger, K., Kulbacka-Ortiz, K., … Hermansson, L. (n.d.). Phantom motor execution facilitated by machine learning and augmented reality as treatment for phantom limb pain: a single group, clinical tria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intractable phantom limb pain. The Lancet.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6)31598-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