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意外吃到額外的甜水以後心情會變好-這無疑是上週最可愛的新聞!
大家都同意除了人類以外,猴子、黑猩猩、小狗、小貓這些哺乳類動物也有情緒變化。大家也開始慢慢能夠接受,無脊椎動物似乎也有情緒變化。像是果蠅、蜜蜂、還有龍蝦,都被實驗證實會出現類似焦慮、生氣之類負面情緒所引發的行為或反應。但牠們有沒有可能有正向情緒(也就是開心、快樂、HAPPY、爽)呢?就算有,要怎麼證明哩?
英國學者上禮拜發表在Science的這個研究是這樣做的。
我們心情好的時候,除了會有很多外顯行為的改變之外,還會變得比較樂觀。以前就有個實驗設計可以讓我們看出來,開心的人是怎麼個樂觀法。在這個實驗典範中,參與者會接觸兩個“提示”,例如一個藍色跟一個綠色的標籤。透過學習,他們會學到藍色標籤的盒子裡有好東西吃,但是綠色標籤的盒子裡沒有。當他們學會這個連結(藍色-好吃的/綠色-沒有)後,研究者會秀出一個顏色模稜兩可的提示(在這個例子裡就是藍綠色標籤)。那這時候參與者會覺得藍綠色標籤是有好吃的還是沒有好吃的?如果這個藍綠色偏藍,那我們可能會覺得它有比較高的機會會有好吃的,如果偏綠就相反。但若是50/50的藍綠色呢?如果理性看待這個問題,應該會完全無法預測吧。但事實上,心情好的人會傾向於認為這個50/50的藍綠色會有好吃的。
圖片截自原始論文Perry et al., 2016 A圖是實驗裝置。蜜蜂進到箱子裡就能看到箱子底部的標籤。圖示中剛好出現藍色標籤。B圖是訓練流程。一次藍色一次綠色;藍色都在最左邊,綠色都在最右邊;藍色有糖水,綠色只有白開水。C圖是真正的測試,可以看到3是偏左又偏藍,7是偏右且偏綠,但5是50/50藍綠各半又在正中央。D圖是蜜蜂從進入箱子到抵達底部花了多久時間。 |
在今天要介紹的這個研究裡的第一個實驗就是用上述的實驗設計(參見上圖)。熊蜂(bumblebee)先學到藍色標籤的管子裡有30%糖水溶液,綠色標籤的只有白開水。可以想像,當蜜蜂一進到箱子入口,如果箱子底部出現的是藍色標籤,那牠應該會毫不猶豫地衝過去。但如果出現在眼前的是綠色標籤,那肯定不情不願,可能寧願待在箱子裡休息也不要去喝白開水。所以研究者就以蜜蜂從箱子入口出發,至抵達箱子底部的時間來作為指標。正式測試時,實驗組蜜蜂在開始飛之前會意外獲得一小滴60%的糖水溶液(控制組則沒這福利)。
結果,喝到額外糖水的蜜蜂在看到50/50藍綠色的標籤時,平均只花了約40秒就抵達,但控制組看到同樣的標籤時,卻花了約100秒!實驗組的蜜蜂飛那麼快,表示牠應該是覺得藍綠色標籤代表有糖水喝,就跟心情好的人一樣出現了判斷偏誤(judgement
bias)。
這孩子還真是授粉的好幫手啊~ 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
或許你可能會質疑,啊說不定實驗組因為喝了那60%超甜糖水,就很興奮(就是sugar-high)、飛很快、很想趕快再喝到,所以才比較快抵達,又不一定是真的因為心情變好了。但是這些都被其他額外的實驗排除了,礙於我想偷懶的關係這邊就不提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閱原始論文,這篇很好懂喔~
另一個實驗則是用一個模擬蜘蛛的裝置,把蜜蜂抓住,待牠掙扎一陣子之後放走牠。這是蜜蜂的真實生活中會發生的事(被蜘蛛抓住→掙扎→逃脫)。一般遭遇這種意外事故後,應該都會變得比較緊張謹慎(或嚇傻了),不會立即衝去覓食。但是在被蜘蛛抓住前喝了超甜糖水的蜜蜂,完全沒有這煩惱,還是很迅速就抵達有東西吃的地方。研究者推測,牠們應該真的很開心。
不!不要抓我! CC by Martin Dvoracek |
好,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當然沒有。最後研究者還想知道,哪個神經傳導物質跟蜜蜂這行為表現有關係呢。如果好心情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那會不會是多巴胺?
不同組別的蜜蜂在得到額外的60%甜水後被施打不同拮抗劑(antagonist),以阻斷不同神經傳導物質的傳遞。發現只有被施打多巴胺拮抗劑的蜜蜂,抵達藍綠色標籤管子的時間沒有其他組那麼短。似乎是因為多巴胺被阻斷,沒有那麼開心,就不那麼“樂觀”地看待藍綠色了。
這應該真的是首次有實驗發現,其實昆蟲也有正向情緒。不知大家以後看待昆蟲的態度會不會有所改變呢?不過我對於實驗中使用的這種,利用模稜兩可提示來決定參與者的判斷標準有否改變=參與者情緒有無變化,這類實驗不是很熟悉,不知有沒有可能有其他解釋?歡迎熟悉的朋友分享 :)
Perry, C. J., Baciadonna, L., &
Chittka, L. (2016). Unexpected rewards induce dopamine-dependent positive
emotion–like state changes in bumblebees. Science, 353(6307),
1529–1531.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f445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