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上發呆的時候,你大概完全沒在注意老師到底在講什麼。不過老師如果突然叫你的名字,不管你正在哪裡神遊,你可能都會立刻回神。畢竟,自己的名字在社會生活或社交場合中扮有重要的角色。不過,當我們聽到自己的名字時,大腦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新海誠「你的名字」日本海報 |
但問題來了,前述研究中,實驗參與者在實驗中做的事就是注意聽自己的名字有沒有出現。但如果當參與者並沒有專注在偵測自己的名字時聽到了自己的名字,內側前額葉還會有相同的反應嗎?就像在課堂上發呆時,我們也沒有在注意聽自己的名字有沒有出現。換言之,過去的實驗似乎無法應用到這類生活情境中。
於是日本研究者設計了一個實驗。參與者戴著耳機躺在磁振造影儀(MRI)中,耳機裡會傳來一些嗶嗶聲跟人聲,而人聲的內容是日本姓氏。至於參與者要做的事有兩類,一類是偵測姓氏,一類是偵測嗶嗶聲的音調高低。參與者有時專心偵測姓氏,有時專心偵測音調高低。但不管他們在做哪一種,都會不停聽到姓氏跟嗶嗶聲。(研究者解釋,使用姓氏而不用名是因為日本人一般在外都以姓氏互稱。)
CC by Héctor García |
在偵測姓氏時,參與者必須同時注意自己的姓氏跟某個指定的姓氏有沒有出現。舉個例子好了:假設指定姓氏是〔鈴木〕,而參與者是野比大雄。當大雄在偵測姓氏時,他會聽到很多常見的日本姓氏,佐藤、高橋、田中…,但他就只要注意聽〔鈴木〕或〔野比〕有沒有出現。但是當大雄在專心判斷嗶嗶聲的音調高低時,他還是會聽到〔野比〕、〔鈴木〕和其他姓氏的聲音。
結果,當大雄專心偵測姓氏而又剛好聽到〔野比〕時,他的內側前額葉的反應確實比聽到〔鈴木〕時的反應更大。但是當他專心在偵測音調高低卻剛好聽到〔野比〕或〔鈴木〕時,內側前額葉並沒有在聽到〔野比〕時有比較大的反應。那是哪些大腦區域有特別的反應呢?包括聽覺皮質(auditory cortex)、楔前葉(precuneus)、下頂葉(inferior parietal)、下額葉(inferior
frontal)、腦島(insula)、腦幹(brainstem)以及視丘(thalamus)等區域,在專心判斷高低但聽到〔野比〕時比聽到〔鈴木〕時有比較大的反應。
因為連腦幹和視丘都出現在結果中,研究者於是推測,這反映了自己的名字就足以引起較為基礎或低階的注意力和警覺系統的反應。
Nakane, T., Miyakoshi, M., Nakai, T.,
& Naganawa, S. (2016). How the Non-attending Brain Hears Its Owner’s Name. Cerebral
Cortex, 26(10), 3889–3904. http://doi.org/10.1093/cercor/bhv18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