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5

嬰兒的可愛是有功能的!

圓圓的大眼睛、鼓鼓的臉頰、短短的下巴、大大的頭相信大部分的人看到小嬰兒時都會有「噢!」那種快融化的感覺吧。但是嬰兒怎麼會那麼可愛呢?嬰兒的可愛有什麼好處嗎?
CC by Hebe Aguilera

研究者Kringelbach等人提出一種說法,他們認為「可愛」這項特質,對於嬰兒本身的生存至為關鍵。而且可愛不但包括“看”起來可愛,還包括“聽”起來跟“聞”起來可愛。至於「可愛」如何幫助嬰兒生存下來呢?Kringelbach等研究者認為「可愛」能夠對大人(主要是照顧者)造成即時影響,也能造成持續的影響。

為什麼說「可愛」對嬰兒的生存至為關鍵呢?嬰兒既無法自己覓食,也無法自己移動跟躲避危險,完完全全得仰賴大人的照顧。對嬰兒而言最佳的情況是,大人無時無刻都能關注他們,而「可愛」或許就是嬰兒取得大人關注的“工具”之一。雖然很殘酷,但過去實驗顯示,如果可以選擇,不管是大人或小孩都比較喜歡看「可愛」的嬰兒,而不是「不可愛」的嬰兒。甚至連嬰兒也有這種傾向。大人也比較喜歡跟「可愛」的嬰兒玩,嬰兒看起來可不可愛,也會影響大人領養他們的意願。
除了能夠吸引大人,增加大人和自己的互動外,嬰兒的「可愛」還能對大人的行為模式、注意力型態產生立即性的影響。日本研究者Nittono等人在2012年所發表的一個研究報告當中,比較實驗參與者在觀看可愛圖片前後的行為有什麼變化。他們發現當人們在觀看可愛圖片(年幼的貓、狗)後,執行精細動作時會放慢速度、變得比較小心翼翼,在一大堆數字中搜尋某個特定數字的表現提升了,但注意力的範圍似乎變得比較窄小。而相同的改變並沒有出現在觀看其他圖片(成年狗、貓、或美食)後。
不只人類嬰兒,小狗小貓通常也被認為是可愛的。
CC by S 'Lucy Sky' Diamond-Jones
除了探討「可愛」所造成的行為改變,研究者也試圖研究「可愛」對大腦造成的影響。在一個研究當中,大人們(不管是男人、女人、為人父母的、還沒有小孩的)在觀看嬰兒臉孔時,大腦中的眼眶額葉皮質(orbitofrontal cortex)會出現快速的反應,而這個反應是在看到成人的臉孔或唇顎裂嬰兒臉孔時所沒有的。就Kringelbach等人的說法是,眼眶額葉皮質此時可能負責整合不同種類的資源,好讓人們準備相對應的動作或社會性行為。在另一個研究當中,當人們在觀看不同可愛程度的嬰兒臉孔時,研究者發現了被認為能夠反映獎賞、愉悅程度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和所觀看臉孔的可愛程度呈正相關。顯示「可愛」如同好吃的食物或好聽的音樂一樣,對人們而言是一種像獎品似的好東西。
Kringelbach等研究者認為,「可愛」的魔力不僅僅是吸引大人們的注意力這麼單純。它更可以透過獎賞系統而慢慢地改變大人們的社會性行為,甚至影響他們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使嬰兒的生存更有保障。不過這部分都還只是他們的推測,還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支持。其他問題像是「可愛」的感覺從何而來、具體而言「可愛」如何影響大人與嬰兒之間的關係、「可愛」的短期和長期影響如何交互作用……等都還沒有答案,咱們只好期待專注在「可愛」研究領域的研究者能有更多新發現囉。
Nittono, H., Fukushima, M., Yano, A., & Moriya, H. (2012). The Power of Kawaii : Viewing Cute Images Promotes a Careful Behavior and Narrows Attentional Focus. PLOS ONE, 7(9), e46362. http://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46362
Kringelbach, M. L., Stark, E. A., Alexander, C., Bornstein, M. H., & Stein, A. (2016). On Cuteness: Unlocking the Parental Brain and Beyond.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0(0). http://doi.org/10.1016/j.tics.2016.05.0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