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9

意志力耗損光了,補充糖份有用嗎?

1998年,社會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Roy Baumeister)提出了一個關於意志力(或自制力)的說法,稱之為自我耗損(ego-depletion)。這個說法的中心思想是:一個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就像能量一樣,一個人耗去的意志力愈多時,他就愈難再堅持下去。不管是忍著不去做不該做的事,或是強迫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都會耗損掉我們的意志力。例如:明明想吃零食卻忍著不吃、心情很差但卻必須強顏歡笑。但這所謂的意志力“能量”具體而言到底是啥呢?

有一說是葡萄糖。

Success Kid Original Meme | YES LET'S DO IT! | image tagged in memes,success kid original | made w/ Imgflip meme maker

支持者提出的證據包括:(1)人們在執行需要自我克制的工作後,血糖會降低(做同樣難度但不需自我克制的工作卻不會使血糖降低);(2)做了一件需要用到自制力的工作後,如果血糖濃度低,那麼就會做不好接下來要做的另外一個需要自制力的工作;(3)喝了含糖飲料之後自制力就可以回復,提升下一個需要自制力的工作的表現。
Psychological Science這篇新文章是來打臉的。
這也不是第一篇質疑「葡萄糖=意志力能量」證據不足的文章。過去,有人質疑血糖濃度的代表性,有人做了一樣的實驗卻得不到相同的結果(還不只一個)……於是這篇新文章的作者們收集了過去19個研究,利用p-curve analysis來分析這些研究。
簡單來說吧,當我們進行一個實驗時,通常是去比較實驗組和控制組。不管實驗主題為何,我們想要知道的,就是實驗組和控制組的結果有沒有差異。當然,差多少叫做“有差異”不是自己說了算,是要使用公認的統計方法計算的,也就是所謂的“統計上的顯著差異”。……中間省略一堂統計課……於是,大家可能會根據統計方法計算出來的「p值」來決定實驗結果是否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多數情況下,p值小於0.05時會被當作“有差異”。
p-curve analysis的精神在於,如果一個實驗效果是真的,那麼當我們把這個研究主題的眾多實驗的p值集合起來時,p值不會平均散佈在0.050.040.03…0之間,而是會集中在比較小的值附近,比方說0.01。如果某個研究主題的實驗的p值集合起來後,均勻分佈在0.040.030.02…之間的話,那我們就可以合理懷疑這個效果的真偽。
讓我們回到正題。很不幸地,這篇新文章的作者根據他們的分析結果推論,目前支持「葡萄糖=意志力能量」實驗的證據,效果並不可信。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p-curve analysis這個方法也不是沒有爭議,所以可以預期支持者應該很快地就會有所反擊。這再次提醒我們,科學的進步,很大程度來自於不同陣營的攻防與激戰哪(老闆雞排一份小辣不要切謝謝)!

Vadillo, M. A., Gold, N., & Osman, M. (2016). The Bitter Truth About Sugar and Willpower The Limited Evidential Value of the Glucose Model of Ego Deple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7(9), 1207–1214. http://doi.org/10.1177/09567976166549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