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31

截肢三十年後,大腦感覺運動皮質的變化是…

我們在移動肢體或任何身體部位時,大腦的感覺運動皮質神經元會產生相對應的活動。而感覺運動皮質本身又被分割成不同區塊,各區塊各自負責不同身體部位的活動。比方說有負責大腿的、有負責手臂的、有負責不同手指頭的等等。如果不幸被截肢,那負責失去的肢體部位的感覺運動皮質會有什麼改變呢?一般認為某部分的感覺運動皮質在長期失去外界訊息的輸入(包括肌肉骨骼的各種受器)後,該部分的神經元要嘛就是逐漸凋零,要嘛就是轉換職位負責其他工作。但「幻肢(phantom limb)」病患的感覺運動皮質是什麼樣子呢?

Credit to University of Oxford Hand Brain Lab

2016/08/29

食品的產品說明對消費者所造成的影響

你知道嗎?如果讓人試喝兩瓶紅酒,一瓶標價300元而另一瓶標價1300元,大家可能會覺得標價為1300元的那瓶紅酒比較好喝。即使兩瓶裝的是一模一樣的酒。這個效應可能源於大家“相信”高價商品多伴隨較好的品質。除了價格以外,還有什麼會影響消費者對食品的觀感呢?
最近幾十年,民眾開始接觸動物福利這個議題。當我們在選購不管是肉類、雞蛋、乳製品、水產品等食品時,消費者開始會考慮除了價錢與食物安全以外的因素。包括這些動物的生活環境品質是否良好、是否以人道方式宰殺等等。假設你去超市買肉,如果包裝標示著該產品來自人道畜牧牧場,你會覺得這肉比較好吃嗎?你願意以比較高的價錢購買嗎?

"有機"標籤會影響人們對農產品的評價
CC by Michael Coghlan

2016/08/22

做自己吧!不管是在真實生活中或是在臉書上

過去研究指出,能夠在別人面前做自己(展露自己真實的自我),是有益心理健康的。不過這幾年社交模式改變,我們變得十分仰賴網路社交網站、軟體,像Facebook(臉書)就是其中一例。

有些人覺得透過網路,相較於在實體世界,更能自在地表現真實的自我。


那麼,在網路上展現真實的自己,對我們的心理健康有沒有幫助呢?

2016/08/19

「跨種族婚姻令某些人產生厭惡反應?」拜託不要亂下標題跟結論好嗎!

上上禮拜Frontiers那篇宣稱特殊能力者看照片就可以斷人生死的研究,已經讓我翻足了白眼。沒想到,今天這篇關於“跨種族聯姻”的文章不只令人翻白眼,還令人想翻桌。
Skinner and Hudac, 2016

〔這是美國研究,文中所指的跨種族婚姻包括白人男生配黑人女生,還有黑人男生配白人女生。實驗參與者幾乎都是白人。〕

2016/08/18

你家狗狗比較想要的是讚美還是食物?

有養狗的大家,是不是常常都會跟小狗說話?像小狗表現好的時候,是不是會稱讚他很乖、很棒之類的?大家覺得小狗對這些讚美的反應是

  1. 好開心!我被稱讚了
  2. 無所謂啦,我只要食物
狗狗:我選1.!趕快稱讚我!
CC by m01229

貓咪表示:誰會選1.啊嘖
CC by steve p2008


2016/08/17

陪審團:我們認為被告有罪

“監視錄影帶畫面中,一名男子在商店外被兩名歹徒包圍,貌似意欲搶劫,其中一個還舉槍對著受害人。一陣短暫的拉扯推擠之後,有另一人從商店內出來。其中一名歹徒試圖把這第四個人推回店內,同一時間,持槍歹徒朝受害人的方向開了一槍。”

2016/08/16

身高、收入、政治傾向


剛讀了這篇報導的原文,旨在探討身高與政治傾向之間的關聯。
這兩件事有沒有關聯,或有什麼關聯在我看來是有點不明所以的。作者的邏輯是,過去不少研究試圖探討「收入」與「政治傾向」之間的關聯。但各個研究的結論總是不一致。有些說收入高的人偏左派,有些說收入高的人偏右派。但作者認為問題或許出在「收入」高低定義不清、難以測量之故。比方說,究竟是看某年的年收入、過去幾年的年收入、還是家庭年收入等等的,或許都會對結果造成影響。於是作者就想從一個不同的角度來看:身高。
CC by Martin Bamford

2016/08/15

急難救助金與遊民


Science難得刊登這類的研究(還是其實有,只是我沒注意到?)。
關於如何幫助遊民這個議題,早期的作法可能侷限於提供庇護、發放糧食,現在,還多加入協助現役遊民脫離遊民身分這點。不過,不論是上述哪種,都是在遊民已經成為遊民身分之後的介入。另一種做法的重點則在“預防”,也就是避免高風險族群成為真正的遊民。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嘛,這也是美國Homelessness Prevention Call CenterHPCC)的用意。
如果一個美國人不幸遭遇重大變故,使得他財務出現危機,面臨再繳不出下個月的房租或房貸就會被趕到街上的窘境時,他就可以打這個HPCC的電話申請金援,避免露宿街頭。但大家可能會想,這個做法真能有效降低遊民數量嗎?如果大家領了錢還是成為遊民,那錢是否就白給了?
講到遊民就不由得想提喬治.歐威爾的「巴黎倫敦落魄記」。看歐威爾本人親身體驗在20世紀初的倫敦和巴黎兩大城市最底層人民的生活。
CC by DAVID HOLT

2016/08/12

腦機介面,脊髓損傷復健的新希望


脊髓損傷,可能會影響動作功能、或感覺功能,當然也有可能同時影響這兩者。而脊髓受損的位置愈高,受影響的範圍也愈大。比如胸椎損傷,可能會導致下肢癱瘓甚至傷及排泄功能,病患有可能不但無法移動雙腳,甚至失去感覺。
過去,受傷超過數年的病患,實在不太有希望能藉由復健產生大幅度的進步。但是,來自巴西團隊的一篇新報告,似乎為這個令人沮喪的現實帶來了新希望

2016/08/11

多大的活動量才足以降低我們中風的風險?


活動量不足的人,罹患乳癌、結腸癌、中風、心血管疾病、還有糖尿病的風險會比較高。不過日常生活中,什麼程度的活動量才足以有效降低罹患這些疾病的風險?
本週的英國醫學期刊(BMJ)刊載了一篇後設分析(meta-analysis)研究,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作者們收集了174篇文獻的研究結果,分析後得到了以下的結論:
Figure7, taken from Kyu et al., 2016

2016/08/10

Frontiers,你怎麼了?


我明明只是在看paper,為什麼看著看著就看到鬼了?難道英國的鬼門也開了?
Prediction of Mortality Based on Facial Characteristics
這標題夠神奇吧!光是看人家的照片就知道這人是活還是死。

2016/08/09

這位魔術師把自己發明的魔術拿來做實驗了


這個實驗的程序很簡單,基本上就是看魔術師變魔術,然後回答問題。
1.

看完以後請描述影片內容,並回答以下三個問題:你的驚訝程度、這不可能發生的程度、以及你覺得這多神奇。接著看下一個影片,每觀看完一個影片,都要描述內容及回答上述三個問題。

老化的介入,改變了睡眠與記憶之間的關係


海馬體對於記憶穩固(consolidation)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大腦區域。但一個記憶形成之後,隨著時間以及記憶穩固進程的推移,這個記憶會逐漸紮根至大腦皮質,漸漸不再侷限於海馬體內。
而睡眠可分為不同階段,其中的慢波睡眠(SWS)對於記憶穩固而言,則是非常關鍵的階段。根據以往的研究,我們知道老年人的SWS長度比年輕人短。那麼,老年人SWS長度變短對他們的大腦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要測量實驗參與者目前處於哪一個睡眠階段,需要在他們頭上、臉上放置可以測量腦電波的偵測電極。
Photo Credit: Hey Paul Studios/Stages of Sleep Embroidery Hoop Art

2016/08/06

在睡夢中微笑的小猴子


人類的新生兒在睡覺時偶爾會做出嘴角上揚的動作,看起來似乎在微笑,但因是在無意識狀態下發生,因而被稱為“自發性微笑”(spontaneous smile)。


Photo Credit: Family O'Abe
除了人類以外,黑猩猩的新生兒也存在這種現象。有人認為,這個自發性微笑是我們能做出“笑”的表情的基礎。也有人說,這樣嬰兒看起來比較可愛,比較不會有被父母拋棄的風險(好哀傷啊這個現實的世界)。不過除了高階的靈長類動物外,日本研究者首次紀錄到,原來日本獼猴的新生兒也會出現“自發性微笑”喔。
日本獼猴新生兒露出自發性微笑
Credit: Kyoto University Primate Research Institute

2016/08/05

向日葵的生理時鐘


還沒完全成熟的向日葵會一直面向太陽。早上太陽從東邊升起,向日葵朝向東邊;日正當中的時候,向日葵就面向頭頂的天空;傍晚太陽自西邊落下,向日葵則面向西邊。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但我竟然沒想過向日葵是什麼時候從西邊轉回東邊的?!是第二天太陽出來之後才趕快轉回東邊的嗎?

Photo Credit: Saranya Chawanrattanasakul

2016/08/04

一邊飛。一。邊。睡。覺!


某些鳥類會進行長時間與長距離的飛行,例如雨燕、鷸、鳴禽、海鳥。而且一次飛行可以長達幾天甚至幾周都不用落地。但問題是,難道牠們這段時間內都不用睡覺嗎?由於睡眠剝奪的副作用過大,牠們不太可能這麼長的時間都不睡覺還能平安地在天上飛來飛去,合理推測牠們應該可以在飛行的同時睡覺。就像海豚可以一次只讓某一側的腦半球進入睡眠一樣,鳥類在陸地上時也可以讓兩個腦半球輪流休息,並且用清醒的那隻眼睛注意周圍環境。不過在天上飛的時候也能辦到嗎?
軍艦鳥 Photo Credit: Duncan

2016/08/02

想增進記憶力,試試有氧運動!

這是今年六月發表在Current Biology的文章。

記憶形成的階段當中,記憶穩固(memory consolidation,又譯為記憶固化/記憶鞏固)大約在學習新東西之後數小時開始,並持續數周甚至數年的時間。如果一個新學到的知識在記憶穩固完成之前受到干擾,那我們之後就很難正確回憶這個知識。海馬體/海馬迴是記憶穩固歷程的關鍵區域,而多巴胺、去甲基正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與某些神經營養因子也已被證實會對記憶穩固歷程造成影響。剛好,過去已經有研究發現,有氧運動可以促進腦中這些化學物質的釋放。那麼,有氧運動能不能促進記憶穩固的歷程呢?
這個實驗中的有氧運動是讓受試者踩腳踏車(不是圖上這種,是健身房裡那種)。流程是這樣的:五分鐘的暖身讓心跳達到最高上限的80%,持續四分鐘後慢慢降低強度,維持三分鐘的低強度後再回到高強度,並讓心跳在一分鐘之類達到上限的80%......如此循環下去,總共經歷四個高-低強度循環。

2016/08/01

可以讓我的IQ變高嗎?


如果我的IQ可以增加的話,那該有多好啊?藉由訓練來提升IQ,究竟會不會只是一場癡人說夢?
市面上不少打著可以增進認知功能旗號的訓練軟體,宣稱使用者玩他們的遊戲一段時間後,記憶能力、推理能力、或反應速度……之類的認知功能可以變好。的確,數個科學文獻確實顯示,在實驗中,參與實驗的一般成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訓練後,這些實驗參與者的IQ真的提升了。但是這些實驗到底可不可信?實驗設計有沒有瑕疵?